一、锂电进入动力电池时代
1.1环保+性能优异,锂电孕育一场能源应用“革命”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锂电池所使用的材料里不含有污染性金属,锂电池在生产及使用过程中没有污染物产生。相比较铅酸蓄电池而言,锂电池在环保上有着天然的优势。
此外,锂电池还具有比能量大,循环寿命长,自放电率低,无记忆效应等优势。锂电池完全能够满足车用动力的需求,在加上其绿色、环保的特点。锂电池借助其优异性能和节能环保的特性,其应用从智能手机、数码相机等消费电子,到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乃至储能,可以说锂电孕育着一场能源应用“革命”。
锂电池作为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三大新兴产业的交叉点,2012年国内锂电池产量为35.5亿自然只(折合成18650规格统计),同比增长19.5%;市场规模已达到640亿元,同比增长14.3%。
1.2电动汽车推动动力电池时代发展
锂电池的下游应用主要包括消费电子、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三大领域。消费电子目前是主流,储能市场技术上仍不成熟,未来锂电主要增长在动力电池。
随着智能手机、数码相机的普及,当前锂电池80%产量应用于消费电子,锂离子电池数码产品主要包括手机、笔记本电脑、IPAD、电动工具、数码相机、便携影音设备、游戏机等产品。新增长点主要看:智能手机、IPAD、以及电动工具。据高工锂电产业研究所(GBII)预计,2012年锂离子电池在传统3C领域的市场规模为523亿元,预计2013年的增长速度为15%。
储能市场当前规模较小,且技术上仍不成熟。2012年中国电网储能的市场规模为6亿元。且和光伏产品一样,市场不是在国内,而是在发达国家。分布式储能市场,将会遵循光伏逆变器的市场发展路线,先走欧洲、日本、美国,最后才到中国。国内分布式储能,2~3年内还只能是试验阶段,市场需求要快速放量几乎不可能,过高的系统成本以及繁琐的审批流程,将成为两大关键制约因素。
锂电池当前主要的增长点在动力电池市场,锂电池在中小系统动力市场(电动自行车)将打败铅酸电池,锂电池替换铅酸电池的速度取决于锂电池成本的下降速度,最近10年有望将完成这过程。这些市场敏感的不是技术,而是成本。
电动自行车是短期内最有可能成为锂电大面积应用的新领域。中国自行车协会当前大力推动锂电电动自行车的发展,期望3-5年内用锂电作为动力电池的比例从现在2%提高到20%。
去年4月,四部委发文将“时速不超过20公里、整车质量(重量)不大于40公斤”作为电动自行车的及格线。同年5月18日,环保部又掀起了全国性的铅酸蓄电池环保大整顿。经过严格准入后,全国铅酸蓄电池企业将减少三分之二,甚至五分之四,而时速和重量的限制更将引导电动自行车的电池选择,这为锂电自行车带来难得的机遇。
而在电动自行车之后,电动汽车与储能又会带动锂电需求的新一轮井喷。出于摆脱石油依赖、加强环保等方面的原因,中国对电动车的支持力度会不断加大,和动力应用相比,消费类锂电只可算小打小闹。动力电池的崛起才真正打开了人们对锂电无限的想象空间,目前锂电池已成为电动汽车应用的理想产品。
目前国内锂电池产量仍不算高,仅相当于铅酸蓄电池产量的十二分之一,替代空间巨大,其中动力锂电又只占到所有产量的5%,国外机构预计,到2016-2017年,动力锂电市场或许可以和当前手机、平板电脑用的锂电市场相提并论。
动力电池最大的市场空间在电动汽车,但现阶段动力电池厂商很难保证盈利,仅政策补贴明确的电动大巴、出租车等部分市场尚可维持,部分实力电池厂商有望获得市场蛋糕。2012年全球电动汽车用动力锂电池市场规模约为18亿美元,高工锂电产业研究所预计,2020年其市场规模有望扩增至150亿美元,未来7年复合增长率为35%。
除了政策扶持,电动汽车发展关键还要靠技术改进的推动,降低成本,提高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及经济性,目前特斯拉电动汽车的性能突破,已取得良好的效果,给行业带来了曙光。
二、锂电技术改良提高安全性和经济性
电动汽车无法成为主流汽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安全性、经济性、基础设施装备。其中安全性及经济性主要和锂电池相关。
锂离子电池自问世以来,以其独特的高能量密度、高输出电压、长循环寿命、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青睐,已在消费电子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并力争在未来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储存等大规模储能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安全性和价格问题必须妥善解决。
2.1安全性
2013年1月6日,日本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87客机在飞抵美国机场后,出现辅助动力装置锂电池起火,客舱冒烟。一时间,全世界关于锂电池安全性的质疑声再次集中爆发。
在美国,随着波音公司事故的广泛传播,已经开始对锂电池驱动的电动汽车推广产生了影响。
作为车用动力储能设备,安全性能尤其需要重视。由于锂电池能量高,材料稳定性差,锂电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主要源于热失控的发生,电极/液态有机电解液相互作用的热稳定性是制约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首要因素。因此,探索高安全和可靠性新型电解质以替代有机电解液是解决锂离子电池安全性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聚合物电解质应运而生,其可有效缓解甚至消除电解质与电池材料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避免电解质渗漏,可望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等。更重要的是,机械强度高和柔韧性好的聚合物电解质的运用将使得“印刷”锂离子电池成为可能,不仅可拓展锂离子电池在“柔性”电子器件上的应用,更可望降低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成本。
2.2经济性
美国能源部最近估计,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若想和燃气驱动汽车竞争,那么电池的价格要降低50%-80%。要达到这个数字,可能需要发明全新品种的电池,不过,通过改进驱动当前电动汽车的锂离子电池,从而来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能性也很大。
这类方法有很多,包括锂-硫,锂-空气,锌-空气以及镁离子。然而,每个方法好像都有自己独特的问题。例如,锂-空气电池可以到达10倍传统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可达到汽油的能量密度),然而使用金属锂会非常危险,而且也不能对它们多次反复充电。
即使新技术的诸多问题可以在实验室里解决,但是要实现大规模的生产,可靠的电动汽车供电可能还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在解决这些挑战的过程将为传统的锂离子电池技术提供很长的改进时间。
此外,规模经济角度看,目前造成我国锂离子动力电池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是尚未形成大规模生产,达到一定规模后,规模经济性将得到体现。例如,上世纪90年代初手机刚进入中国市场时,售价曾一度超过2万元人民币,一块电池的价格需要1000多元。而随着技术的进步,电池大规模生产后价格急剧下降,手机实现了大规模普及,目前普通手机电池的生产成本仅需10元左右。
因而,随着技术进步推动锂电性能提高,加上大规模生产产生规模经济性,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能够实现成本的经济性。
2.3技术改良需要关键材料的突破
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两方面,即技术改良及新一代锂电池的开发。技术改良阶段,主要是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四大材料,从而提高电池的容量与安全性。首先打算在2015~2020年前后实现目前约2倍能量密度、即200~300Wh/kg的改良型锂离子充电电池,改良型锂离子充电电池打算将正负极换成更高容量的材料来实现,改进隔膜与电解液提高安全性。
到20-30年代锂电池技术进入一个新领域,实现具备500Wh/kg能量密度的新一代电池。在电池的性能中最为重要的大容量化指标,被称为“后锂离子充电电池”的全固体电池和锂空气电池。
三、探索锂电池产业链投资机会
锂电池产业链看,包括上游的资源、中游的的关键材料、下游的电池组装三大领域。
相对全球丰富的锂资源,锂电对碳酸锂的用量并不大,而全球能提供碳酸锂的厂家非常多,且国内多家公司介入锂资源的开发,碳酸锂出现供应严重短缺的概率较小。
锂电产业的发展关键还在于材料和装备技术。从整个材料和装备领域来看,锂电池产品技术仍相对滞后,但尝试新技术、走精品路线的企业在不断增多。此外,工信部拟推出锂电池行业准入标准,由此将加速锂电池行业的整合,动力电池行业的集中度将提高,有利于上游走精细化高端路线的设备和材料公司发展。
3.1上游资源
锂资源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盐湖卤水锂,从盐湖卤水提取生产的锂化学产品主要是碳酸锂和氯化锂;二是矿石锂,从矿石中分选的锂矿产品主要是锂辉石、锂云母等。盐湖资源大部分在南美(玻利维亚,智利高海拔地区)和中国(青藏高原),其中南美的盐湖资源基本上掌握在国际锂行业三强:SQM、FMC、Rockwood手中,三家盐湖提锂巨头占据了全球锂市场供应62%的份额。矿石资源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北美和中国,其中澳大利亚锂辉石矿品位最高、储量最大。泰利森掌握了全球最大的锂辉石在产矿山。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数据,2012年全球锂资源储量1300万吨,其中,智利750万吨、占比57.7%,中国350万吨、占比26.9%,澳大利亚100万吨、占比7.7%,阿根廷85万吨、占比6.5%。
随着锂电行业的发展,目前多家公司投资锂资源开发,主要包括西藏矿业、中信国安、路翔股份、西部矿业、盐湖集团等。
1。西藏矿业(000762行情,资料,咨询,更多):公司开采的扎布耶盐湖是世界三大锂盐湖之一,品位世界第二,资源潜在价值达1500亿元;西藏矿业争取在5年内实现年产25000吨碳酸锂系列产品的远景目标。
2。中信国安(000839行情,资料,咨询,更多):青海国安拥有3000吨碳酸锂产能,规划建设为3.5万吨;其控股子公司盟固利(90%)拥有1500吨钴酸锂和500吨锰酸锂产能;公司开发的青海盐资源综合项目,其总计氯化锂资源储量763.85万吨,氯化锂品味在2.2~3.89克/升之间;中信国安目前共计投资建设了2万吨碳酸锂项目。
3。路翔股份(002192行情,资料,咨询,更多):公司收购的甘孜州融达锂业拥有“亚洲第一锂矿”呷基卡锂矿134号矿脉511.4万吨锂矿石的开采权,也控制了地下将近3000万吨锂辉石矿,矿石锂储量居全国之首,并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4。斯米克(002162行情,资料,咨询,更多):与宜丰县合作开发含锂瓷土矿,项目投资规模约10.5亿元。5。西部矿业(601168行情,资料,咨询,更多):公司控股的青海锂业有限公司,拥有的中国第二大盐锂资源——东台吉乃尔盐锂矿,资源潜在开发价值约1000亿元,年产碳酸锂1万吨。6。盐湖集团(000578行情,资料,咨询,更多):察尔汗盐湖氯化钾表内储量为5.4亿吨,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97%;氯化镁储量为16.5亿吨,氯化锂储量800万吨;集团投资5.33亿元建设年产1万吨碳酸锂项目,锂回收率达到70%以上,产品纯度达到99%。7。佛山照明(000541行情,资料,咨询,更多):公司与青海盐湖集团合作的碳酸锂项目将在7月初步投产;公司规划了碳酸锂材料-->正极材料-->锂电池-->电动车动力的新能源车核心产业链;公司与合肥锂鑫能源材料、青海威力新能源材料、锂能源控股、江苏国岗交通工程联合发起青海佛照锂电正极材料股份公司,主营锂电池正极材料,设计产能2000吨/年。8。江特电机(002176行情,资料,咨询,更多):公司与宜春市签订了《锂矿资源战略合作意向书》,拟以“江西江特锂电池材料有限公司”为平台,向锂电产业上下游(锂矿、锂电池、汽车电机、电动汽车驱动总成、特种电动车等)方向发展。9。西部资源(600139行情,资料,咨询,更多):公司设立江西赣州西部资源锂业收购了赣州晶泰锂业100%股权以及宁都泰昱锂业锂辉石采矿权及其他经营性资产,从泰昱锂业受让的河源锂辉石矿矿石储量424万吨,Li2O金属量43341.06吨,平均品位1.04%,采选规模6.6万吨/年;晶泰锂业今年1月受让了广昌县头陂里坑锂辉石矿采矿权,矿石储量16.31万吨,平均品位0.99%;晶泰锂业目前正在进行2500吨工业级碳酸锂生产线项目的试生产。10。西藏城投(600773行情,资料,咨询,更多):公司有意采取增资扩股或股权购买等方式取得金泰工贸、孙建义所有的西藏阿里圣拓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部分股权。而西藏阿里圣拓矿业公司持有阿里地区龙木错等盐湖资源,该盐湖卤水富含硼、钠、镁、钾、锂和溴等液体矿产资源,具有一定投资价值。
3.2中游关键材料的突破
要让电池性能提高一倍、成本下降一倍,主要就是靠材料。电池成本70%以上是由材料构成的,电池性能也是由材料决定的。
锂电池主要由五部分构成,即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和包装材料。其中,包装材料和石墨负极技术相对成熟,成本占比不高。锂离子电池的核心材料主要是正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其中,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决定性因素。正极材料占锂电池成本的比例超过40%,是最主要的构成部分,电解液和隔膜,成本占比分别为10%和20%。
目前中国在四大关键材料领域中,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液都已逐步自给,只有隔膜材料还高度依赖进口,但是发展速度也非常快。
正极材料
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主要由钴酸锂、三元材料、锰酸锂、磷酸铁锂几种产品占据。日本锂电行业研究机构IIT公司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中,钴酸锂占49%,三元材料占22%,锰酸锂占16%,磷酸铁锂占6%,其他材料占7%。
目前市场上商业化的正极材料只有钴酸锂。但从性能方面看,钴酸锂循环次数较低,且晶体结构热稳定性差,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只适宜做小型电池。而磷酸铁锂循环次数达到2000次以上、价格低廉、无毒环保,三元材料和锰酸锂各方面性能也优于钴酸锂,故锰酸锂+三元材料、磷酸铁锂是动力电池领域和超大容量电源的两种主流技术方向。
在两种主流方向中,磷酸铁锂是中国主推的技术,市场热度很高。该产品于1997年引起国内关注,国家“863”计划于次年投入20亿元对其进行研究。但截至目前,产业化尚处于刚起步阶段。国内有60~70家企业完成了磷酸铁锂生产线的购置,总产能近2万吨/年。但工业化批量生产的只有十几家,且生产规模较小,其余的都在中试或试生产阶段。
锰酸锂+三元材料复合材料是日本、韩国主推的技术,因其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国际国内市场份额近年来都在不断增长,但在我国同样存在开工不足现象。与日韩锂电企业侧重于开发锰酸锂及三元材料为正极的动力电池不同的是,美国主要开发以磷酸铁锂为正极材料的动力电池。美国磷酸铁锂电池的制造企业中,又以A123Systems(NASDAQ:AONE)和Valence(NASDAQ:VLNC)为代表性企业。而这些企业都于近年内相继在中国投资建厂,节省成本的同时,也在积极开拓中国下游市场。
钴酸锂的新建、拟建项目已经很少,市场占有率有所下滑,产业进入萎缩期。锂电池在电动汽车和储能领域的推广,将为磷酸铁锂、锰酸锂+三元材料两种主流产品带来快速的市场需求增长。但未来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究竟由谁主导,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根据高工锂电产业研究所(GBII)调研结果表明,2012年中国内资锂电池正极材料企业销售产值达到58亿元,同比增长9.43%;总产量为4.3万吨,同比增长24%。锂电池正极材料企业2012年达到195家,相比于2011年189家,增长6家;但是其中有近30多家磷酸铁锂材料企业处于停产状态。
负极材料
全球锂电负极材料产能主要集中于中日两国,呈现出明显的区域集中和企业集中两大发展趋势。日本以三菱化学、日立化成(HitachiChemical)、吴羽化工(Kureha)等企业承担了该国主要负极材料的产能。出于为接近资源、降低制造成本的考虑,日本的主要负极材料企业也纷纷将产能转移到石墨资源丰富的中国。
2012年中国负极材料总体市场规模为20.08亿人民币,同比上升15.3%。其中,天然石墨贡献7.26亿元,人造石墨(不包含MCMB)贡献10.61亿元,中间相碳微球和钛酸锂等其它负极材料贡献2.21亿元。
规模增长的同时,负极材料供应逐步过剩,价格呈下滑趋势。负极材料厂家逐步增多,新进的负极材料企业为了获得市场份额,往往采取低价策略,行业供给过剩,且下游客户电芯厂商的市场份额趋于集中,小电芯厂的市场份额萎缩,负极材料企业下游买家的议价能力进一步加强。
深圳贝特瑞、上海杉杉和湖南摩根海容三家企业在负极材料市场占有率在60%以上。随着石墨资源瓜分完毕,企业间的竞争焦点将重新回到技术方面。其研究重点将朝着高比容量、高充放电效率、高循环性能和较低成本的方向发展。其中碳材料的研究开发相当活跃并在石墨改性、软硬碳和碳纳米材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锡基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很大的潜力,其他材料的研究也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电解液
电解液主要原材料为六氟磷酸锂,占电解液成本的50%左右。目前市场主要被关东电化学工业、STELLA、森田化学等几家日本企业垄断,占全球产能的85%左右。
近年我国六氟磷酸锂生产技术取得突破,目前已经量产的内地企业有天津金牛、多氟多、九九久、广州天赐、成都黄铭能源、湖北宏源药业等。大部分下游电解液企业对于多氟多、九九久等企业的六氟磷酸锂理化指标评价均认为与日韩企业接近。
国产六氟磷酸锂的品质与进口产品接近,国产六氟磷酸锂价格优势明显。国产六氟磷酸锂的价格比进口便宜15%。六氟磷酸锂作为电解液主要成本来源,电解液厂家为了降低成本必然会选取性价比合适的供应商,中国企业无疑具有一定优势。
我国前5大锂电池电解液生产商张家港国泰华荣、东莞杉杉、深圳新宙邦、天津金牛、广州天赐,其中天津金牛、广州天赐基本上使用自产六氟磷酸锂,另外3家已经开始小批量使用国产六氟磷酸锂。预计2015年我国六氟磷酸锂国产化率将达到90%以上。
中国具有丰富的萤石资源,是全球最大的氟化工生产基地,为我国发展六氟磷酸锂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国泰华荣、东莞杉杉、新宙邦等中国电解液企业的全球市场份额提升,为国产六氟磷酸锂奠定了市场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多氟多、九九久、湖北宏源已经掌握了六氟磷酸锂的关键制造技术,其生产出来的产品获得了国内电解液厂商的认同。
中国企业在六氟磷酸锂领域扩张的同时,日韩企业也积极在中国布局,如:森田在江苏常熟新建5000吨产能,美国诺莱特与韩国厚成共同在江苏南通新建400吨的产能。可以预见到2015年我国将成为全球重要的六氟磷酸锂生产基地,不仅不需要进口六氟磷酸锂,而且将批量向日韩电解液厂家出口。
隔膜
隔膜生产难度最高,盈利最丰厚。在锂电池中主要作用是防止正负极短路,同时在充放电过程中提供离子运输的电通道。目前一般采用聚丙烯、聚乙烯单层微孔膜,以及由两者复合制成多层微孔膜作为隔膜。未来发展方向是更薄、更安全。
锂电池隔膜供给高度集中,严重依赖进口。隔膜的主要技术掌握在少数企业手中,集中度很高。国外的隔膜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的celgard公司和日本的旭化成、东燃和宇部。由于技术壁垒较高,投资风险大,国内企业的投资热情并不高。
国内能够生产锂电池隔膜的,仅有佛山金辉高科(佛塑股份的子公司)、新乡格瑞恩、和深圳星源材质等公司,产品质量与国外同类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其中,佛山金辉的产品质量相对较好,供应中低端市场。国内中高端市场,主要由东燃、旭化成和celgard公司垄断。佛山金辉的产品虽然主要用于中低端市场,毛利率仍然高达60%以上。
根据高工锂电产业研究所(GBII)调研结果表明,2012年中国内资锂电池隔膜企业销售产值达到10.10亿元,同比增长53%;总产量为1.8亿平米,同比增长84%。作为最迟国产化的锂电池关键材料,是近三年来中国资本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新进隔膜企业质量参差不齐,根据企业的产值进行排名,我国动力锂电池隔膜产业前十名企业。
由于目前锂电池核心材料仍处于研发阶段,离大规模成熟应用于电动汽车仍有一定距离,国内企业仍需要持续研发,改进工艺,以满足电动汽车对材料的更高要求。综合技术、产品盈利能力和需求增长幅度,对各子行业排序如下:
从技术成熟度考虑,负极材料>电解液>正极材料>隔膜。电解液主要是复配技术,技术最为成熟,不存在新产品替代的风险,风险因而最低;与之相对,磷酸铁锂的技术路线风险最高,日韩企业基本采取三元材料和高端锰酸锂的技术路线。另一方面,国内磷酸铁锂的生产取得一定突破,但一致性目前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国内绝大多数生产企业都还处于小量送样阶段,未实现工业化量产;六氟磷酸锂的技术路线风险相对较低,但产品要求严格,工业化生产难度很高;隔膜的难点不在合成而在于工艺,国内相对落后的应用研究,导致隔膜成为锂电池核心材料中,国产化率最低,也是生产难度最大的材料。
从产品收益率考虑,隔膜>正极材料>电解液>负极材料。技术门槛的高低,决定了产品盈利的高低。因此,佛塑股份的隔膜虽然质量落后于国际巨头,定位中端,仍然具有60%以上的毛利率。而江苏国泰的电解液,定位高端,毛利率预计在30%-40%左右。六氟磷酸锂和磷酸铁锂,预计盈利能力介于两者之间。
从动力电池带来的需求增长幅度考虑,磷酸铁锂>隔膜>电解液。由于磷酸铁锂不能用于传统小型锂电池,因此动力电池对其的需求拉动最为显著;动力电池对隔膜安全性要求很高,目前主要使用3层复合隔膜,因此大大提升了隔膜的需求量。而传统锂电池领域的约1.5亿平米左右的需求量,决定了其需求弹性略低于磷酸铁锂;六氟磷酸锂与电解液基本保持1:10的比例,因此两者的需求弹性相同。
3.3下游动力电池生产
2012年新能源汽车、电网储能、特种车、通信基站等领域的成品锂电池组市场规模为35亿元,比2011年的26亿元增长34.6%。
PM2.5催生了环保热潮,促使我国加大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力度。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集中在城市的公交车以及出租车。由于价格居高不下,锂电池私家车以及电动摩托车销量相对小,还没有能够为市场所接受。
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万辆,到2020年超过500万辆。巨大的市场前景促使相关企业产能不断扩张,作为核心部件的动力电池,成为外资、国企和民企抢占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核心。
四、锂电池产业投资建议
锂电池作为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三大新兴产业的交叉点,借助其优异性能和节能环保的特性,其应用从智能手机、数码相机等消费电子,到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乃至储能,可以说锂电孕育着一场能源应用“革命”。目前处于从消费电子向动力电池时代迈进的阶段。未来的增长前景较为确定,但锂电仍存在着安全性及成本高两大问题,而关键新材料的改良是提高安全性及降低成本的关键。而且从规模经济的角度看,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张,规模经济性将逐步体现。我们从技术、资本实力、市场前景、商业环境几个角度探寻锂电产业链的投资机会。
上游锂原料方面,相对全球丰富的锂资源,锂电对碳酸锂的用量并不大,而全球能提供碳酸锂的厂家非常多,且国内多家公司介入锂资源的开发,碳酸锂出现供应严重短缺的概率较小。主营锂资源的公司有天齐锂业、赣锋锂业,技术相对成熟。
中游材料方面,锂电池性能的改进关键还要依赖材料上的突破。目前主要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和包装材料五大领域。其中,包装材料和石墨负极技术相对成熟,成本占比不高。锂离子电池的核心材料主要是正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从国内技术成熟度看,电解液技术目前已达到国际水平,正极材料也逐步实现国产化,隔膜高度依赖进口。从产品收益率上,隔膜利润最高,正极材料次之,电解液相对较低。市场前景上,电动汽车的发展将带动隔膜及正极材料加倍成长。但实际上,在材料领域,隔膜、正极材料等关键材料定价权仍掌握在技术领先的日、韩企业手中,中国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出口量大幅增长。然而,电池材料企业的盈利能力却呈现下滑态势。
在关键材料上,我们看好正极材料及隔膜的前景,电解液的行业集中优势。建议正极材料关注中信国安(000839行情,资料,咨询,更多)、杉杉股份(600884行情,资料,咨询,更多)、中国宝安(000009行情,资料,咨询,更多)、金瑞科技(600390行情,资料,咨询,更多)、当升科技(300073行情,资料,咨询,更多);隔膜关注佛塑科技(000973行情,资料,咨询,更多);电解液关注江苏国泰(002091行情,资料,咨询,更多)、多氟多(002407行情,资料,咨询,更多)、新宙邦(300037行情,资料,咨询,更多).
动力电池方面,在节能环保及新能源汽车政策推动下,新能源汽车的巨大市场逐渐明朗,巨大的市场前景促使相关企业产能不断扩张,作为核心部件的动力电池,成为外资、国企和民企抢占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核心。动力锂电池建议关注的公司有德赛电池(000049行情,资料,咨询,更多)、亿纬锂能(300014行情,资料,咨询,更多)、成飞集成(002190行情,资料,咨询,更多)、南都电源(300068行情,资料,咨询,更多).
招标作为国际上通用的一种市场交易行为,几乎涉及到我国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但是投标和中标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甚至是“污点”,不仅在我国,在国际上的许多国家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只不过当下,我们发现我国各行业的招投标乱象日益突出,尽管国家相关政府多番加强监管,可是面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中国特色,表现得十分无力。
当然,招投标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应用得很好,提供了公平公正的交易平台,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合理招投标的前提必须是建立在一个系统的、综合的措施之下的,如果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即便是招投标设定得多么合理,在实行过程中都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难题。
在电线电缆行业的招投标问题上,曾有为数众多的曝光,各电缆企业家对于当前国内的电缆招投标市场也是一片哗然。其根本原因就是在电线电缆招标市场中存在诸多的不合理现象,这些不合理现象甚至一度造成超低价中标、围标、串标等乱象,严重危害了正规电缆生产企业的利益。
分析电线电缆行业的招投标乱象,存在多个不合理:招标机制不合理;付款方式不合理;违约处罚不合理等。首先尤为明显的是招标机制不合理。而在电缆行业的招标机制中又以最低价中标和采取闭口合同为典型。
当前各级电力电网公司在评标时,一般采用最低价中标的原则,而最低价中标的直接危害是引起低价倾销,并最终导致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电缆采购商对此也心知肚明,于是他们加大监管力度,一旦查出产品不合格就取消企业投标资格。但尽管如此,对于超低价中标然后以伪劣产品以次充好的现象也难以灭绝。尤其是当采购商得到一定的“封口费”之后,对于这种违规现象更是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如果采购单位取消最低价中标的原则,坚持按照价格、质量和服务三项原则采购,想必电缆市场会稳定得多。
而采取闭口合同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来看同样存在极大的不科学和不合理。比如当合同一旦签订之后,不管日后材料价格如何变化,都不会修订合同价格。在闭口合同指导下,一旦材料价格大幅度波动,便使投标企业陷入极端被动,甚至发生巨额亏损。因为现在最为令电缆生产企业头疼的是,作为电缆产品的主要原材料的铜价,价格一直不稳定,因此即便是电缆企业有幸中标,也不见得能够盈利,甚至还容易发生亏损。
对于付款方式的不合理性也是电缆生产企业长时间思考和积极解决的问题,不过目前来看,电缆企业相较于采购单位,尤其是电网等大客户还缺乏话语权,长时间回款慢、回款难等问题就凸显出来了。
长期以来,“2-5-2-1”模式,也就是说合同签订后先付20%的预付款,产品交货后付50%,产品安装完成后付20%,余下的10%作为质量保证金在质保期满后付清,造成电缆生产企业回款慢,甚至是回款难。而对于预付款的支付更是有些可望不可即。一般采购单位不愿意支付预付款,即使在支付预付款前,还要求供方提供预付款保函,拖延预付款的支付。有的合同规定:交货周期为20天,收到供方预付款保函后30天内支付预付款,因为办理预付款保函至少一周时间,客户在30多天后才支付预付款,直到发货到位后,常常预付款仍未到账。
不但预付款难收到,即便是货款一般也要颇费周折才能收到。在货到后,采购单位理应付款给供方,但采购单位又要求供方再次提供发货回单的原件、合格证、质保书等材料(实际供方到货时已提供),然后才支付货款;还有许多安装公司或总包方规定业主付款后再向供方支付货款,这些行为都拖延了货款的支付。由于客户的故意拖延,电缆从发货到付款的周期一般达到3-4个月。
回款难的问题还表现在付款时间约定的不清晰,此现象往往是采购单位人为的。比如在签订合同时,采购单位常常要求在项目竣工、通电、安装调试等结束后付款,很多重大工程甚至要求项目完成决算后再结算尾款,这些付款环节是企业无法掌握的。特别是对于一些周期长的项目,要求货全部交清后才付款。这种付款方式无疑增加了供方的资金压力,让供方先垫付大量的生产资金。如政府项目,一般无预付款,企业还要按进度排产发货,发货后还要再被拖欠货款,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如一些交通项目,由于建设周期较长,从第一批供货开始到最后一批供货结束,供货周期可能长达一年时间,如遇特殊情况,则周期更长。
质保金问题同样令电缆生产企业苦不堪言,其实电缆属于材料类产品,按理说不应该像设备类产品那般缴纳质保金,但是当下大部分采购单位仍然会要求电缆生产企业缴纳5%-20%的质保金。客户会在合同中要求工程竣工验收或安装调试结束1-2年后再支付质保金,没有明确具体的支付时间,质保金拖欠2-3年也很正常。现在,电缆企业缴纳质保金约占在外货款总额20%-30%。
最后一个严重问题便是违约处罚不合理,目前许多电缆合同存在着违约金过重的现象,如技术资料提供不及时、延迟交货等都要罚款,有的罚款额甚至高达百万元。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生产、运输等方面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造成无意违约在所难免,而承担太高的违约责任很不公平。经过采购单位那么刻意甚至说故意地处罚,往往造成电缆生产企业入不敷出,签了订单没有盈利,反而算下来还有所亏损。但是仍然是当下电缆生产企业缺乏话语权,处处被动,处处忍让。
从电缆企业盈利的角度看,因为招标机制及回款机制等不合理,严重挤压电缆生产企业的利润,再加上原材料价格高涨,让电缆生产企业举步维艰,甚至面临倒闭风险。何况当下电缆招标过程中诸多乱象中还有一个嘴上不说但心理清楚的贿赂腐败行为。甚至之前还有电力公司曝出要求与电缆生产企业签订所谓的“廉政协议”,如果在协议期间发生了违法行为,将全额没收保证金。但明眼人都清楚,所谓的“廉政协议”根本就是贿赂要挟!
随着现代科技成果在行业中的不断应用,五金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无论想在五金行业的哪一个领域站稳脚跟,都要充分了解市场的发展动态。五金工具包括各种手动、电动、气动、切割工具、汽保工具、农用工具、起重工具、测量工具、工具机械、切削工具、工夹具、刀具、模具、刃具、砂轮、钻头、抛光机、工具配件、量具刃具、磨具磨料等。
国内手动工具企业大多数都是以低端产品为主或者代工贴牌,高端产品和品牌产品仍然为欧美国家所把持。也由于手动工具的利润空间均在压缩,降价的空间日趋减少,企业单靠价格竞争难以建立核心竞争力,应该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五金制品行业是我国轻工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市澈争充分且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朝阳行业。据调研指出,行业内99%以上的企业为民营中小型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福建、山东、河北等省市区。
目前我国很多五金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打火机、拉链、保温杯、扳手、钳子、拉锁、刀剪等在全球市场都占有非常大的份额,对世界五金产业的影响越来越大。目前,全世界22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中国五金产品的存在,我国五金制品生产大国的地位已经确立。根据罗百辉调查数据显示,五金制品行业总产值已达8000亿元,2005年2008年保持15%以上的增速,其中2008年全行业出口达503亿美元,约占行业总产值的40%-50%,除了2007年增长7%外,以前一直保持在20%-30%的高速增长。
但自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以出口为主的企业造成了巨大冲击。一夜之间,出口订单消失,签好的出口合同有的甚至已交定金,也被以种种借口退货。工具五金、建筑五金、锁具、刀剪、拉链等行业受此危机影响最为明显。有人说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敌人,真正的对手就是自己。因为我们很多出口企业是以OEM为主,没有自己的品牌和销售渠道,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我们的软肋充分地暴露出来。
2010年的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显示:全国五金产品今年上半年出口总额为263.96亿美元,同比增长33.2%,进口为79.84亿美元,同比增长25.1%.由国家统计局提供的部分五金产品今年上半年产量分析显示:锁具产量8.5亿把,同比增长17.5%;家用燃气灶具产量1258.8万台,同比增长5.8%;家用燃气热水器产量688.6万台,同比增长63.6%.家用吸油烟机产量830.5万台,同比增长34.7%;日用不锈钢制品产量110.5万吨,同比增长51.4%.
其中,电动工具是全社会最广泛使用的五金工具,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电动工具市场发展迅猛,同时各类电动工具由于各方面质量问题给消费者带来的伤害也时有发生,因此,世界各国对本国市场上的电动工具的要求正日益变得严格。欧盟就为五金电动工具制定了专门的60745-1标准,其目的是建立五金电动工具的规范,对进入欧洲市场的电动工具产品进行技术规范,从而减少或避免电动工具对消费者造成的伤害。欧洲还推出了电器认证法令。
相关企业出口到欧盟的所有规格和系列的电动工具产品,出口前就必须通过欧盟电器指令认证并加施标记,即将到期的产品要及时申请认证。另外,在电动工具的检测时间之内,企业需要提前做好有关准备工作。企业更需积累应对经验,涉及的产品将根据欧盟的规定做相应地调整,否则将会被市场淘汰。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澈争,如果国内企业对此不重视,将影响自己的长久发展,做好售好服务也是重中之重。在全球销售的电动工具中,绝大部分是从我国生产并出口的,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主要的电动工具供应商。电动工具工业在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特别是科研开发体制改革进展缓慢,与国外差距明显,出口产品创汇低,性能水平较低,售价也低,企业规模小,集度低,原材料涨价因素等严重制约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品质的提高。
电动工具企业必须抓住新的发展形势,加大科技创新,积极开展产品认证,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完善配套措施,积极创造条件,吸收外资,促进企业资产重组,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
版权:深圳市亚科源科技有限公司 |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航城大道华丰工业园B栋一楼(固戌地铁站 D出口) | 电话:0755-27592060; 27592823 经典语录 |